经过多年发展2024专业配资,惠民保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。近段时间,部分惠民保产品的退出,引发市场关注。
“2015年以来推出的284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中,73款产品停止运行,占比约为25.70%。停售产品虽然占比不低,但更多地集中在惠民保市场发展早、产品数量多的地区,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的自我优化和升级。”,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许闲教授团队在普惠保险发展研讨会上发布的《“以退为进”:惠民保产品研究与观察——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的分析》研究报告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指出。
报告指出,2023年11月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《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》,禁止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,并明确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在3年之内完成变更。养老保险公司承保和参与的惠民保产品受政策影响做出动态调整。此外,随着惠民保运营逐渐成熟,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河南、黑龙江等地在政府要求下,将多款惠民保产品合并运营,以减少市场无序竞争。在市场竞争中,消费者的选择正在促使惠民保产品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化迭代;参与主体的市场判断和布局选择同样影响了惠民保产品的表现。
“总的来看,惠民保市场增速有所放缓,但其发展态势显示出更加稳健和成熟的特点。”报告指出,“政府参与+多家共保+经纪公司+健康管理公司”的运营模式增强了产品的可持续性和普惠性。政府部门的参与延长了产品存续周期。停售产品中共同承保模式的产品更少,且存续时间表现更优。第三方平台的参与同样有助于产品良好运营。
展望未来,报告建议,在机构参与方面,政府部门在引导当地惠民保规范运营后,需要更多地探索多元合作模式,推动商业保险作为多元支付方的作用发挥。同时,商业保险公司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应以惠民保为契机,遵循惠民保商业普惠保险属性的前提下,探索和开发更多的创新合作渠道。
在产品设计方面,需要建立消费者需求导向思维,消费者需求导向涉及数据披露、产品定价和运营等多个方面。产品定价方面,需重视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和保障需求,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,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。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中,应关注不同年龄层需求痛点,建立分层方案,满足各年龄群体差异化需求,提高产品竞争力。
“此外2024专业配资,惠民保运营优化和合规在产品经营中同样表现出显著的重要性,通过科技赋能投保理赔提速,运用数据优化产品定价,依托主动续保等方案延长客户黏性,在当前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。”报告指出。